日期:2021-05-06 15:13:18 来源: 作者:
中共豫东南地委旧址张庄
1940年12月,中共豫东南地委在潢川县建立,李其祥任书记,隶属中共豫皖苏区党委领导,下辖息县、潢川、固始、光山等县委和淮河工委。1941年3月,豫皖苏区党委特派员吴皓兼任豫东南地委书记,地委机关由潢川县城迁至仙庄集(今淮滨县张庄集)。
1941年7月,根据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决定,中共豫东南地委与皖北地委合并成立中共豫皖边地委,机关设在仙庄集,吴皓任书记,统一领导原皖北、豫东南地委所辖县份的抗日反顽斗争。1942年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将豫皖边地委划归豫鄂边区党委领导,并指示豫皖边地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撤往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留下少数干部就地坚持。从1941年初豫东南地委迁移到张庄,到1942年7月地委及大批党员撤到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一年多时间里,地委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方针、政策,使党在豫东南的力量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为党培养和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干部。同时,地委利用一切机会向人民群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通过一定斗争保护群众及其利益,发展了大批进步力量,为配合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庄集位于淮河南岸,距淮滨县城南9公里,现为淮滨县张庄乡党政机关所在地。张庄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说,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建有安宁古城,属蒋国。清时《固始县志》记载此处为张庄店,乡民曰“张庄集”。又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此得道成仙,故又名仙庄集。中共豫东南地委遗址于1982年被淮滨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张庄集西南街头。
十 里 船 厂
淮滨位于淮河之滨,拥有河南最大的内陆港口——淮滨港。水上运输十分方便,因此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随着沿江经济圈的快速膨胀,带动了水上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淮滨造船业已进入鼎盛时期。淮滨现有造船厂14家,主要集中在县城沿淮河滩涂上建造,长达5公里,称“十里船厂”。拥有造船台位300个,年生产1000至3500吨位的钢质货轮400至600艘。直接从事造船的产业工人6000人,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带动了电力、轻工、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业兴起百业旺”。
“十里船厂”气势浩大,已成为滨城一道靓丽风景。临近夜幕降下,驻足淮河岸边,只见十里船厂焊花飞舞,一道道焊光刺向云霄,伴随着有节奏的锤声,呈现出节日烟花的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