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6 15:22:57 来源: 作者:
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纪念碑
位于潢川县城西南约5公里,坐落在付店镇里棚村何堂庄。1928年2月,根据河南省委决定,中共豫东南五县特委正式成立,辖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息县。特委机关先后设在潢川北城施家巷和城南的沈庄。南五县特委成立后,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2月中旬,第一次大荒坡武装暴动取得初步胜利。3月18日,第二次大荒坡武装暴动失败,特委主要领导汪厚之、范易、龚逸情及革命同志18人壮烈牺牲,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4月4日,特委秘书陈唯光主持召开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息县党组织负责人紧急会议,五县特委恢复重建,机关设在何堂共产党员董慕文家。5月7日,特委又组织发动了息县的周荒坡、防胡店等地的武装暴动。7月7日,河南省委决定将罗山、新蔡、正阳划归五县特委领导,至9月改建为豫东南特委。南五县特委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向农村的初始阶段,连续组织和发动一系列革命武装暴动,扩大了党在豫东南的影响。
1986年党的生日时,付店乡党委、里棚村党支部联合倡议修建豫东南五县特委纪念碑,以供后人瞻仰、缅怀。全乡党员、团员和青少年学生热烈响应,共捐资12万多元。1987年5月5日,纪念碑奠基,于9月20日竣工落成。1988年4月4日,潢川县委在何堂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并决定将豫东南五县特委纪念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杜甫店战斗遗址
位于潢川县城东南20公里的中州名镇江集镇杜甫店村。1932年1月19日至2月10日,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在豫东南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配合下,发起鄂豫皖根据地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的商(城)、潢(川)战役。杜甫店战斗是商潢战役的关键之战。在这场围城打援的激烈战斗中,徐海东、许世友等红军指战员大显神威,挥舞着大刀在前沿阵地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充分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此战,红军以10个团击退敌19个团,毙、伤、俘敌4000余人,使刚刚投入鄂豫皖战场的蒋介石嫡系第二师一出马即遭歼灭性打击,师长汤恩伯被撤职。红十二师师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在我担任红十二师师长时,率部转战潢、光、商、固,凡四月。在潢郊之(北)亚港、双柳、仁和集、杜甫店等地屡歼国民党军队。尤以杜甫店战役,歼国民党第二师,仅红十二师即俘敌数千”。杜甫店战斗和商潢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商潢公路沿线广大地区,打破敌人苦心经营多年的隔离地带,从而使鄂豫边根据地与豫东南根据地连成一片,并向北扩展至淮河。建国以后,杜甫店战斗遗址由潢川县人民政府树碑立标,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徐向前传》、《许世友传》、《李德生年谱》编写组人员曾先后前来杜甫店访问勘查、寻踪觅迹,肃立凭吊。杜甫店战斗遗址内另有杜甫全身塑像。
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旧址位于潢川县城小潢河北岸、望河楼西侧100米处。现存楼房5间、厢房2间,四合院1个。院内有一棵木瓜树,是当时党组织接头的暗号树。1938年底至1939年间,这里曾是豫东南党组织领导该区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豫东南地区党组织恢复重建。1938年2月,按照河南省委的决定,中共豫东南工作委员会在潢川建立,同年6月改建为豫东南特委。9月16日,潢川沦陷。1939年1月,遵照鄂豫皖区党委的指示,成立潢川中心县委(辖潢川、光山、息县和罗山北部地区,后增加固始),李丰平任中心县委书记,领导成员有周新武(周晓乐,后接任中心县委书记)、赵敏(赵湘荃)、苏亚夫。中心县委机关设在方家大院。潢川中心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广大青年和学生开展多种文艺活动,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及方针政策,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共合作的局面发生逆转,中心县委为坚持团结抗战,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9年底,潢川中心县委划归皖西省委领导。1940年10月,中心县委机关迁到淮滨张庄集小学,12月改为豫东南地委。
潢川中心县委机关旧址,1965年由潢川县政府确定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旧址近处有望河楼、春申君塑像等著名景观。登楼极目眺望,小潢河两岸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黄湖农场游览区
位于潢川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黄湖农场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农场。农场总面积1.8万亩,其中耕地1.08万亩,可养殖水面3000亩。系国有中型农垦企业,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河南省水产良种基地,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信阳市生态示范区。
黄湖原是浅水草滩,地势低洼,杂草丛生,汛期滞洪,形成湖泊,古属黄姓,故名黄湖。当地人顺口溜为“黄湖坡,荒草窝,白天无人走,夜晚鹰雁落”。1957年,河南省农垦局在此地投资建场,名为“国营机耕黄湖农场”。1969年4月改为团中央“五七干校”。1973年干校撤销,郑州市2700多名知青下放此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为青年农场。1974年知青离场,复名国营黄湖农场。
黄湖农场立足资源优势,以旅游开发为着力点,突出特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胡耀邦旧居、国家级农业园林科技观光园、三千亩三杉生态公益林、三千亩莲籽生产基地、五百亩休闲垂钓中心等为主要景点的综合旅游景区。
胡耀邦旧居
位于潢川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黄湖农场“五七干校”旧址隔壁。1969年4月,团中央直属机构的1970人来到这里,其中有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他们共划分为11个连队,胡耀邦作为团中央行政人员被编入一连,住室3间,在一连连部办公室隔壁,与农场职工孙志福、吕洪志住在一起,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连部办公室被作为“五七干校”旧址保留了下来。来到 “五七干校”后,胡耀邦与其他同志一起立即投入到干校的规划建设之中,他参加修水库、筑大堤,到40公里外的大别山拉石头修建跃进桥;插秧、种菜、养猪、养鱼,是插秧能手之一。在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政治形势下,胡耀邦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在经历了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后,仍未放松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因为怕影响别人休息,他常常用被子将马灯遮住趴在床上学习。后来,胡耀邦在接见黄湖“五七干校”的同志时深情地回忆:其系统研读马列著作就是在黄湖“五七干校”时完成的。他还勉励胡启立、伍绍祖等年轻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1972年年底,胡耀邦返回北京,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总书记等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胡耀邦旧居系砖瓦结构的平房,共3间,占地50平方米,室内陈列胡耀邦在干校时使用过的桌、椅、床、被、茶瓶、茶杯、马灯等生活用品20余件,铁锨、泥刀等劳动用品10余件。物品摆放整齐,部分珍贵物品存入了专门的展柜。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耀邦旧居与邻近的黄湖千亩莲籽基地、千亩生态公益林、科技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连成一片。与位于潢川县城南10公里处的卜塔集花木生态游、潢川革命旧址游、潢川县城西5公里处黄国故城名胜古迹游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一系列旅游热点。
到胡耀邦旧居参观旅游,可以从京九铁路或宁西铁路乘火车到潢川站下车,也可乘汽车沿国道106线或国道312线到潢川县城,然后乘潢川到黄湖的公共汽车即可到达,交通便利。
园林科技观光园
黄湖农场园林科技观光园系国家高新科技示范园。园区建成于2001年,汇集现代农业科技的精华,主要建成育苗温室、日光温室、钢骨架大棚、优质花木种植繁育基地,采用工厂化穴盘育苗和基质育苗,培养珍贵稀有花木品种,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30多种名优品种,包括:木兰科类、藏柏、紫薇(玫瑰红)美国红栌、美国海棠、湖北风杨、紫叶矮樱、紫叶稠李、野茉莉、北海道黄杨、白皮松、丝棉木、金边马褂木、珊瑚朴、华山松、大叶香樟、光皮树、品种柳树、乐山含笑等。黄湖农场整体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农业生产格局,与之配套的园区道路、硬件设施构筑了科技观光农业的雏形。
三杉公益林
三杉公益林是黄湖农场生态林示范基地。品种为水杉、池杉、落羽杉。林地面积3000亩,共植杉木45万株。林地始建于1989年,从北美洲引进了速生品种池杉和落羽杉,从四川引进了中国特产、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水杉主干挺拔,侧枝横伸,全树呈宝塔形。叶扁平,略呈针状,羽状排列,柔美飘逸。四季色彩各不相同,它春夏碧绿,秋后金黄,初冬棕红,秀美异常。
三杉公益林位于黄湖农场东北部,处于春河和白露河交汇地带。这里土壤肥沃,水量充沛,适宜于树木生长。林地活立木平均高度为9米,平均胸径14厘米,拥有木材蓄积量9000立方米。林中树木挺直优美,纵成列,横成行,如一个巨大的“塔林”。林间阴凉静谧,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氧吧。林区生态环境良好,是野生鸟类的天堂,动物的乐园,其中野鸡、斑鸠等野生鸟类20余种;野兔、狍子等野生动物10余种;草菇、蘑菇等野生菌类20余种。
以三杉公益林为依托,建成和完成了农田林网1.2万亩,初步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黄湖莲籽生产基地
黄湖莲籽生产基地集莲籽种植、系列食品加工及荷塘观赏于一体。种植基地3000亩,主要品种均系从湖南引进的优质杂交湘莲4号和寸三白莲。基地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引进德国先进加工生产线,生产莲籽系列产品。产品以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独特生产工艺,保持了莲籽绿色品质。每到夏季,3000亩荷塘盛开的荷花映衬在浓绿的荷叶之中,色彩鲜艳,美不胜收。雨中赏荷,可以看到雨点在荷叶上似明珠般在绿玉盘中滚动,形成了奇妙的荷塘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