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津处位于罗山县子路镇的西南,子路河桥北端,此处立有一块碑,是为纪念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弟子子路而立。
孔子一生到处宣传他的儒家学说,但当时诸侯割据,你争我夺,他的学说并不为世人所承认,他奔波一生,到处碰壁。据《史记》记载,在鲁哀公五年,孔子63岁时自楚返蔡途中,穿过九里关,继续北行不多远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远的一座小山下的农田里有两人在耕作。此二人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都是有才识的高人。孔子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的方位。此二人因身处乱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看破红尘,均不愿为他们指点迷津。
为了找到渡口,孔子叫子路继续打听。子路遇到一位挑着除草竹器的老人,这位老人不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还称他们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事后,子路和孔子再去寻找这位老人,却不见踪迹。后来,子路再度去拜访这位老人,老人“具鸡黍”招待子路。
后人为了纪念子路问津这件轶事,将阻隔他们的那条河取名叫子路河,把子路问津处的那座山叫子路山,并立碑以志其事。至今尚存有两块“子路问津处”碑于民间,一块为明代所立,一块为清代所立。2002年,子路镇政府再次立碑于子路问津处。2003年由子路镇政府承建的子路雕像建成,此雕像位于子路镇的十字路口,像净高3米,纯汉白玉制成,黑抛光大理石制成正方体基座,高2米,黑白相称,古朴典雅。子路镇北距312国道9公里,罗山亦有班车直达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