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0 10:51:43 来源: 作者:
冬日的大别山,苍山凝翠,绿水含烟。日前,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不顾冬日的寒意,怀着对革命老区一腔火热情怀,专程赴信阳对鄂豫皖苏区时期几个老苏区县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考察。石仲泉莅临信阳考察,市委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市委常委、秘书长冯鸣亲自安排调研考察的有关事宜,市政协副主席廖长明、周慧超,市委副秘书长程伟先后陪同考察。党史部门的同志全程陪同石仲泉信阳之行,聆听了这位党史学家的指点和教诲。
走走党史
“走走党史”是石仲泉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躬亲力行,已跑遍800多个县实地考察。石仲泉有一个系统地走走党史的计划,称之为建党行、井冈行、苏区行、长征行、延安行和开国行。
石仲泉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工作,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主管中共党史的研究和编写,现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他曾参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工作,随后具体负责《历史决议注释本》的编写和修订,主编多部有影响的党史著作,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解读过十七大报告。
在谈到“走走党史”这个概念的内涵时,石仲泉说,2001年,我去江西瑞金参加一个理论研讨会,随后考察了一些地点,感到档案文献记载的一些东西需要实地考察加以印证。譬如考察宁都会议旧址后,把会议召开的地点由小布订正为小源。他说,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历史人物活动区域,实地考察,走走党史,把历史事件来龙去脉搞清楚,就更能科学地把握党史的脉络,编写出来的党史才会有血有肉,准确详实,促使概念党史向形象党史的转换。
石仲泉信阳之行就是他“走走党史”之苏区行的一部分。石仲泉说,我的老家是湖北红安的,到信阳革命老区考察,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年终于有机缘得以成行。
与市委书记共话“三农”
信阳地处江淮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信阳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留下了为数众多的革命遗址。大别山风和淮河滔水在这里交融,豫风楚韵在这里交织,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徜徉在红色土地,同时又置身于一个绿色世界。
我们陪同石仲泉老师一路风尘走走党史,先后考察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王大湾会议旧址、新县红色首府景区、箭厂河红色旧址群、金刚台红军洞、赤城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湖农场胡耀邦旧居等景区、景点。
考察途中,石仲泉对纪念展馆的陈列内容看得很认真,对革命遗址的地形、地貌观察很仔细。他不时地与陪同的市、县领导和党史部门的同志探讨一些问题,对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
石仲泉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十分注重对重要革命旧址的考证。其间,他冒着细雨考察光山花山寨会议旧址,绕道步行二、三里土路前往刘邓大军渡淮遗址息县大埠口考察。他严谨治学、唯实、谦逊的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信阳期间,石仲泉还考察了信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虽时至冬季,信阳这方灵山秀水依旧呈现出北国江南的秀美。碧波荡漾的南湾湖,钟灵毓秀的灵山,奇峰突兀的观音山,古风韵味的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台,番国故城遗址,等等,无一不展示出“生态信阳”、“厚重信阳”的魅力。
石仲泉在信阳考察期间,恰逢信阳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为了让他对老区面貌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县区的同志还悉心安排到罗山高中新校区、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固始寻根博物馆、华英集团工业园、信阳工业城同合车轮厂和羊山新区参观考察项目,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现信阳改革开放的成就。
石仲泉说,通过实地考察,感到信阳“红”、“绿”兼备,“古”、“俗”皆有的资源非常有特色,有震撼力、吸引力。他说,信阳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创造了新的辉煌。他希望党史部门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智库”,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为更好地整合红色资源和旅游线路建言献策;要加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研究,进一步宣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上应有地位;要把信阳干群发展本地经济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出来,宣传出来,各方面携起手来,共同打造红色大别山,续写新时代的灿烂华章。
一周的考察时间似乎显得太短暂,石仲泉告别信阳时仍感意犹未尽,他表示有机会再来信阳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也期待着他的新作《苏区行》早日问世。
信阳------“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中小城市20强”之一
(此文刊登于《魅力信阳》2009年第一期
作者系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