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革命史与干部党性修养研讨会在我市新县举行
日期:2021-05-11 11:37:40 来源: 作者:


2013年4月19—21日,大别山革命史与干部党性修养研讨会在我市新县举行。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谷安林,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长陈夕,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马自树,中共党史研究室一部副巡视员王新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于吉林、副主任路海江、副巡视员郭晓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湘豫等出席研讨会,来自国家、省、市的党史研究专家和新县各界人士代表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信阳市委联合主办,信阳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新县县委承办。
李湘豫代表信阳市委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致辞中说,大别山革命史铸就了一座丰碑。在中国革命史上,大别山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阵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大别山军民从中国革命的大局出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别山革命史浓缩成一本教材。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大别山革命史凝聚为一种精神。在缔造共和国的峥嵘岁月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熠熠生辉。大别山革命史蕴涵着一个宝藏。这里诞生了两位共和国主席,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战斗足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一方热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李湘豫说,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对深入挖掘大别山革命史、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将为弘扬大别山精神、促进老区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研讨会上,来自国家、省、市的党史研究专家对大别山革命史进行了研讨,并对老区大别山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这次研讨会共收到提交的论文30多篇。这些论文和专家的发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议题范围广泛。议题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20余年革命斗争史的各个阶段,同时涉及土地改革、武装斗争、群众工作、民生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选题针对性强。有的从大别山革命史研究薄弱领域选取命题来探讨,如《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胜利》;有的把大别山革命史中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如《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及其历史意义》、《关于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特点》;更多的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来寻找命题进行论证,如《试论红色旅游在开展党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略论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途径》等。
三是见解新颖独到。专家们做了充分准备,进行了深入研究,因而对问题的阐述周详,论证充分,说理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论文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使人很受启发,很受教益。
参加研讨会的同志们还前往鄂豫皖首府博物馆、将军故里、四望山等地,感受红色土地曾经的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