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由中共信阳市纪委、信阳市监察局、信阳军分区纪委主办,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作为主要承办单位承办的“大别山红廉文化苑”开馆了!与此同时,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走基层、扬清风”集中采访活动在信阳“大别山红廉文化苑”正式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信阳革命老区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了充分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创建一流水平的红廉教育基地,我室根据市纪委领导的部署,专门挑选党史专家姬少华副研究员担当这一重要任务。该同志曾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并作为中纪委挑选的6名专家参加《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的编著,具有深刻的党史研究积累和丰富的规划展陈工作经验。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姬少华同志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入挖掘红廉历史文化资源,撰写红廉陈展纲要4万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对此非常重视,先后做了三次批示和五次全面审查修改。
为了确保6月18日建成开馆,姬少华同志连续两个月昼夜加班,先后八易其稿,完成撰稿量达15万余字,并根据陈展纲要搜集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达到图文并茂,争创一流水平。
红为廉之基,廉为政之本。“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以红廉为魂,陈列展览的内容分为大别风骨、红廉同脉、茶都韵廉三个部分(54个展位、345个展板)。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是:以清廉为主线、红廉为主体,以史廉为鉴,以茶廉为脉,集中展现“清风大别山”廉政文化。
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对“大别山红廉文化苑”给予高度赞扬和评价:
省纪委副书记李建社在讲话中指出:信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厚重资源,打造了以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群为引领、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为旗帜的廉政教育基地样板群,凸显了中国革命红色圣地的特有历史地位,为全省带了一个好头。
光明网评论说: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清廉为民的革命本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信阳这个鄂豫皖苏区首府比比皆是。“红管家”郑位三吃糠咽菜、苏区检察官蔡申熙受伤让粥、“红薯地里埋银元”、“刘邓大军借粮条”、质朴忠孝许世友等优秀革命先辈勤廉事迹,让人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