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7 09:58:45 来源: 作者:
现今信阳市的新县,旧称经扶县,是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以“剿共”有功将领刘峙的字号命名的。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随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经扶县”更名,成为当地千秋传颂的一段佳话。
1947 年 8 月的一天,邓小平政委指示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长穰明德到经扶县 , 与中原突围后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罗(山)礼(山)经(扶)光(山) 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会合,建立经扶县工委和县民主政府,要求把经扶县建成大别山第一个立足点。
9月2日,刘邓司令部进驻经扶县的宋家贩、小姜湾一带。当晚,邓小平政委召来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长穰明德,对他说:“你已经知道了,我们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下决心不走了。我们要把经扶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 , 希望你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坚持下去。这里曾经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经扶那个地方有个游击队,现在还没有接上头,游击队的负责人叫刘名榜,现在要你去找。你去经扶,公开身份是县长,实际上是县委书记兼县长。到新集后,赶快出安民布告 , 建立民主县政府,开展地方工作。”穰明德接受任务后 ,于 9 月 3 日上午带警卫团的 一个排、半个通讯班和文工团近百人赶往新集。大家立即分头行动 , 到街头宣传和维持社会秩序。之后,穰明德在老乡的带领下,前往新县郭家河一带寻找刘名榜。
此时,第一纵队参谋长潘焱、政治部主任王辉球也来到郭家河。 按照刘邓首长的指示,他们把各纵队的“大行李”大炮、骡马、银元、金条交给穰明德,一部分伤病员也留在这里安置。
一时间 , 郭家河山沟里堆放着许多物资,在尾追我南进大军的敌人逼近的情况 ,要隐蔽好这些物资,并要分散伤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穰明德人地生疏 , 很难处理好这些事情,于是他更急切地要找到刘名榜。此时,刘名榜也正在设法与大军接头。
几天后,穰明德与刘名榜会合了。他们研究确定刘名榜出任县长,穰明德任县委书记,邱进敏任县军事指挥长。领导班子成立之后,刘名榜命令游击队员,分别到各个村送伤员、埋藏物资。穰明德在随军干部中任命了全县7个区的区委书记,将同来的警卫团、通讯班、文工团的同志,分到各区配合工作。这样,地方工作就很快开展起来了。
12 月上旬 , 为巡视各地工作 ,指挥大军实施战略再展开,刘邓首长到了光山县的南向店。在南向店附近的杨岗,刘邓首长亲切接见了刘名榜。向他询问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情况 , 对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及所领导的游击队始终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给予了很高评价 ,称赞他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一面旗帜”。
随着刘邓大军的战略展开,经扶县人民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建立革命政权、土地改革和拥军支前等革命斗争。群众纷纷提出“经扶”二字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象征, 现在全县建立了革命政权,“经扶”县这个名称应该在地图上抹去。县委认为人民群众改县名的要求提得好 ,并就改用什么县名的问题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有的说叫“焕先”县,有的说叫“泽民”县 , 有的说叫“伯承”县等等 ,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吴焕先、沈泽民、刘伯承等革命家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在南向店,穰明德向刘伯承司令员汇报了县委把经扶县改名为伯承县的意见。刘伯承司令员听后立即表示,改县名的意见好,但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县名,他说 :“ 我们是共产党,不能突出个人。” “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无产阶级的胜利,共产党的胜利,是集体的创作 , 绝不是某一个人和某些人的功绩。”穰明德及在场的其他同志无不为刘伯承司令员的伟大襟怀所深深感动。刘伯承司令员又接着说 : “大家既然提出改换县名 , 那么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 看叫什么名称好。” 穰明德和几个同志商议了一下 , 提议说 : “这个县的县城叫新集镇 , 现在解放了 , 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新政府 , 开始了新生活 , 就叫新县吧!”刘伯承司令员一听 , 高兴地说:“好 ! 叫新县好!”
1947 年 12 月下旬 , 经扶县在陈店王湾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已调任鄂豫二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的穰明德、专员刘名榜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大会代表全县人民的意愿,一致通过并报请中共鄂豫区党委批准,改 “经扶县 ”为新县 , 通电全国 , 以示这块红色土地的新生。
(曾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