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腰庄战斗

日期:2023-04-12 09:47:05   来源:   作者:


 
    息县解放前夕,匪患严重。剿匪反霸、巩固解放区民主政权成为新(蔡)息(县)县爱国民主政府①的主要任务。1948年2月,新(蔡)息(县)县人民武装大队(以下简称县大队)刚成立,力量弱小,而此时土匪十分猖獗,特别是包信、东岳、岗李店一带的匪徒,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县大队作战,严重地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针对这种状况,负责协助地方开辟工作的刘邓大军一纵一旅七团,与县大队研究决定:狠狠打击这伙匪徒,开创息县剿匪斗争的新局面。
    经过一番侦察,由七团和县大队组成的剿匪指挥部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诱歼这伙顽匪。
    3月3日下午,县大队直奔包信,驻扎于包信西北范杨庄。土匪的便衣侦探躲在暗处逐个点数,发现县大队只有107人,且装备极差,于是匪首夏治中、黄子平等纠集匪众300余人,盘踞在包信集西边的傅腰庄(现腰庄村),伺机与县大队决战。天黑后,七团随之进驻傅腰庄周围,并派出一个骑兵班,在外围巡逻警戒,形成了围歼土匪的包围圈。
    4日拂晓,随着一声进攻号令,围歼部队分进合击,突然包围了傅腰庄。傅腰庄地处闾河北岸,是国民党息县政府副县长傅云樵的老窝。十多米宽的寨沟分两圈环绕周围,并有五米多高的寨墙。这时负责攻寨的七团一营及县大队向村内发起猛攻,闻讯赶来增援的另一股夏策三匪部近千人,被担负打援任务的七团二营阻击在闾河南岸,傅腰庄内的土匪处境孤立,乱作一团。
    上午9时许,攻寨各部集中火力向寨内发起总攻,很快占领了西边与傅腰庄一沟相隔的小村庄,前沿指挥部随即移入此地。但是顽匪凭借着宽阔的围沟,用机枪、步枪疯狂地射击。暴雨点似的子弹泻向前沿阵地。战士们冒着浓烈的火力,以残垣断壁为掩体,冲向寨内。一营赵排长异常勇敢,不顾土匪密集的子弹,带着全排战士冲到沟沿一座矮墙边,这时正遇上土匪扔过来的手榴弹,赵排长及三名战士光荣牺牲。由于沟宽水深,部队难以接近寨墙,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战士们用檩条、门板和绳子,扎成木排,强渡寨沟。可是几次强渡都没有成功,同时还伤亡10余人。面对凶恶的残匪,指战员们怒不可遏,许多战士纷纷脱去棉衣,不顾刺骨的沟水,强行泅渡登墙,喊杀声震天动地,渡过围沟的战士们用檩条绑成的梯子向一丈多高的寨墙上攀登,土匪从寨内把梯子推倒,部队仍无法攻进寨内。战士们急中生智,把手榴弹绑在竹竿上,拉开导火索,连续甩向匪群,匪首夏治中被手榴弹炸伤,众匪一时失去指挥。在一片混乱中,战士们乘机越墙进入寨内,猛烈地向众匪射击。接着在寨内展开激烈的巷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浴血拼杀,土匪抵挡不住解放军的攻势,妄图夺门逃命,又被七团事先架在寨外的轻、重机枪所阻击,匪首夏治中开枪自毙。躲在寨内东南角土楼上的7名匪徒仍负隅顽抗,攻进寨内的战士将土楼点燃,有4名匪徒坠楼身亡,3名匪徒被烧死。此时,残匪惊慌失措,如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东躲西藏,有的当场被击毙,有的往老百姓家里钻,群众看到这些昔日横行霸道的土匪的狼狈相,人心大快,帮助解放军战士捉拿土匪,另一匪首黄子平在一间牛棚内被活捉。战斗至下午4时许胜利结束,共毙敌100余名,生擒200余名,缴获长短枪400余支,子弹2000余发。战斗中,县大队和七团一营、二营共142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此次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土匪势力,至使大股土匪再不敢轻举妄动,小股土匪纷纷散伙。
 
 
    后记:傅腰庄战斗旧址位于包信镇腰庄村(傅腰庄)腰庄村民组,地处闾河北岸,南距闾河1100米,东距古赖国文化园700米左右。旧址原为村寨,四周壕沟环绕,南侧有寨门,占地东西300米,南北150米,面积4500 平方米。为纪念革命烈士,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1985年4月,息县人民政府在包信镇腰庄村腰庄村民组(原旧址)修建傅腰庄战斗烈士陵园,陵园内建有烈士墓、烈士塔,塔的北面镌刻“包信镇腰庄烈士陵园”,南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2014年8月,息县人民政府在息县烈士陵园修建傅腰庄战斗烈士墓,建有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一百四十二位无名烈士包信付腰庄剿匪战斗无名烈士烈士永垂不朽”。
                                                                                                                                               ( 息县县委史志研究室     曹永  张泽林 )
 
注释:①1948年2月,成立新(蔡)息(县)县爱国民主政府,1948年8月分别成立息县爱国民主政府、新蔡县爱国民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