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
日期:2021-05-08 11:28:06 来源: 作者:
(1897~1979)
又名张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上栗市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委员,任组织主任。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2年被选为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1924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出狱后,1925年被选为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央军事部部长。1927年5月,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7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主持常委工作。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被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后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1 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同年4月,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转战。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在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工作期间,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搞“肃反” 扩大化,错杀了许多革命干部。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率红四方面军长征。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共同北上。7 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与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左路军抵达阿坝地区。9月,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的战略方针,并电令右路军南下川康边。10月5日,于卓木碉(今马尔康县白莎寨)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成立第二中央的组织决议。公开分裂党、分裂红军。后经中共中央多次电催和教育,以及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抵制和斗争,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意第二次北上。1936年10月,与红一、红二方面军在会宁会师。仍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1937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此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利用到中部(今黄陵)县祭黄帝陵之机,叛党、叛变革命投靠了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49年逃往香港。后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病逝于加拿大多伦多市。著有《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