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林 吴世成
夏述唐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就为民主革命而英勇献身,生前曾受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倚重。由于夏述唐烈士牺牲年代较早,他的革命业绩至今还尘封在历史的岁月里,鲜为人知。近年来,笔者通过在夏述唐烈士的家乡河南省息县进行调查搜集,并走访了烈士的后辈,获得一些珍贵资料,现将夏述唐烈士的生平事迹呈现出来。
——题记
在阴霾密布的晚清王朝,在硝烟滚滚的民国时期,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夏述唐就是这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倚重,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风云人物。夏述唐烈士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九十多年了,但他的英雄事迹还常常被人们提起……
一
清光绪十四年正月(1888年2月),在河南省息县北部白土店乡一个叫夏寨的偏僻村庄,夏家诞生了一位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较大影响的英雄人物。父亲夏铭庵按照族谱辈分为其取名夏鸿逵,他就是日后威名远扬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夏述唐将军。
夏述唐自幼聪慧好学,在读书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但由于家境贫寒,年幼的他无力入塾就读。有一次,他与玩伴一起到邻近私塾听孩童读书,竟能仿诵,不遗只字,私塾先生称之为神童。母亲李氏经常给他讲述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并常常带他到藏书丰富的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夏述唐接触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书籍。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夏述唐从小就萌发了报效国家的信念,为其长大后投身革命埋下了种子。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夏述唐就读于息县国立小学。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极其痛恨。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特别是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清政府竟然在自己的国土上设立“中立区”,更让他感到奇耻大辱。为此,他立下了“大丈夫当奔走四方,为国家服务”的伟大志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8岁的夏述唐考入河南省陆军小学(开封),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速成班。毕业后,他又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资格,来到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其间,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改名绍虞,号述唐。他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从事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且因学识渊博、才干卓越而为孙中山所倚重,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革命将领。
二
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猝然发生,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国内革命急需军事人才,远在美国正在为中国革命筹款的孙中山电催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请留日学生速速回国参加革命。夏述唐闻讯后,欣然表示:“献身国家,此其时矣!”遂与河南留日陆军军官学校速成班学生共30多人回国,参加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底,夏述唐抵达上海,见到了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他慷慨陈词,表示愿为革命前驱,率领革命军北伐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孙中山即以回国陆军学生为骨干,组织北伐先锋队和威武军,并任命夏述唐为威武军步兵营营长。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为保卫革命成果,夏述唐率部参加了汉阳龟山之战。而后率军北伐,兵至河南信阳武胜关、柳林和李家寨一带,与北洋军驻信阳的李纯部对峙。因威武军司令张鄂翎等赴汉口,部队兵变,夏述唐等被叛军逮捕,军内一度混乱。2月,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这时,威武军内讧,袁世凯派李纯前往镇压和收编。袁世凯爱惜夏述唐的才干,对他着意拉拢,并许诺一师精兵,让他担任师长,驻防外蒙古。夏述唐不为所动,矢志革命,断然拒绝了袁世凯的任命。此后,李纯任江西督军,夏述唐又到江西活动,策动李纯所部士兵倒戈,投向革命。袁世凯得知这一消息后,恼羞成怒,密令李纯逮捕夏述唐。夏述唐闻讯,星夜逃走。后来,他又被革命军总指挥黄兴委以江防工作,在南京、九江一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夏述唐十分愤慨,随即与詹大悲、宁调元、熊樾山等人在武汉组织鄂军机关部,秘密筹划讨袁活动。6月,鄂军机关部被驻防武昌的副总统黎元洪所破坏,宁调元、熊樾山不幸被捕遇害,夏述唐、詹大悲等人遭到通缉。危难时刻,夏述唐化妆成日本人,乘外国舰船潜逃至南京。7月,孙中山在南方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派兵镇压。黄兴任命夏述唐指挥南京战事,抵抗了10多天,终因双方力量悬殊,革命失败,夏述唐随黄兴避难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夏述唐积极参加。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夏述唐从日本返回上海,与革命志士相谋起事,反对袁世凯称帝。但因事先准备不充分,起义夭折。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起义,宣布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初,夏述唐与寓居上海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等立即发表宣言,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一命呜呼,黎元洪继任民国大总统。夏述唐部又联合李烈钧等护国军将领,向袁世凯在广东的亲信、广东巡抚使龙济光军进击,打得龙部连连败退,被迫请和,最后离开广州。这时,民国实权被袁世凯旧部段祺瑞掌握。夏述唐力主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坚决拥护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并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和利诱。
三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自任大元帅,护法运动开始。夏述唐被任命为护法大元帅府参谋主任兼警卫军第一统领,后又任滇军第九混成旅旅长。12月,他率部由广九铁路赴石龙,转经惠州,进攻潮安。不久,第九混成旅改为靖国军第六军第一旅,夏述唐继任旅长,授少将军衔,归方声涛军长节制。北伐讨段后,他率部进入福建,转战千里,攻占诏安、东山等10余县。
1918年3月,夏述唐率部移驻漳树,致电孙中山:“群奸乱国,颠覆法纪。闽寇方张,粤滇两军盛情益洽,杀贼决心,矢诸天日,即行开赴前敌,待命攻击。”本月23日,孙中山致鼓励夏述唐决心攻闽电:“该旅长激励士卒决心杀贼,义勇飚发,至为嘉慰。唯师克在和,据称滇、粤两军感情益恰,自能同心灭敌。”5月初,军长方声涛令夏述唐率部赶赴老虎关扼守。北洋政府将领臧致平率军反攻,向黄岗、镇平发动突然袭击。夏述唐率领军队击退北洋军,23日攻入云霄,后进至漳州。29日,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夏述唐檄告八闽北军,护法救国,无分南北。孙中山辞职后,曾到福建慰劳靖国军,夏述唐致电孙中山,愿为民主共和再立新功。
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夏述唐公开致电北洋军阀政府,表达自己对学生爱国行为的支持。他甚至还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同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夏述唐又及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早期党员。
1920年8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夏述唐通电拥护孙中山,表示“谨率所部,服从中山先生命令,一致讨贼,蹈火赴汤,义无反顾”。由于广东军阀陈炯明从中作梗,加上受北洋军所迫,夏述唐部退至福建东山岛。北洋军阀李厚基得知后,派臧致平军会同洪兆麟军,前后夹攻。夏述唐被困,率部从海道乘帆船抵达厦门。其行动又被北洋军侦知,再次遭到围困。11月23日,李厚基与卫队团长王献臣合谋,召夏述唐进入官署谈判,并命卫兵埋伏于穿堂左右,夏述唐中计遇害。就这样,民国英雄夏述唐在敌人的诱骗下中弹倒下了。他死的那一刻,仍面带微笑,表现出常人少有的从容和淡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夏述唐牺牲时年仅32岁,正是如诗般的青春年华,却不幸凋谢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
孙中山得知夏述唐被害的消息后,极为痛惜,挥笔写下了“碧血黄花凋零,革命重大损失”的挽联,以示对夏述唐将军的褒奖和怀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人一直没有忘记夏述唐。1945年2月28日,国民政府为夏述唐追颁褒扬令:“缅怀其忠贞革命之精神,对其屡膺军职,参赞戎机之诸多勋劳予以明令表彰。”
五
夏述唐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烈,是河南省息县百万人民的骄傲。他在投身建立共和之革命前,与曹文锦女士结婚,生育子女三人:长子夏一图,次子夏壮图,女儿夏柏。夏述唐为国民革命而舍小家,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矢志不移,壮怀激烈,屡蹈凶险,义无反顾。他历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为推翻清王朝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浴血奋战,为国为民,戎马一生,最后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
夏述唐烈士的儿子夏一图,在20世纪20年代末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赴德留学,获得柏林大学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回国后,夏一图又资助了夏壮图和夏柏弟妹二人,夏壮图奔赴延安,夏柏毕业于清华大学。夏一图兄妹三人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一生。
201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河南省息县人民政府会同夏述唐烈士的孙辈夏之丹、夏之榕、夏之东等,及烈士的同族晚辈夏明举、夏明建、夏明程、张枫等,将夏述唐烈士的遗骸运回家乡重新安葬,让其魂归故里,并立碑撰文,永志纪念:
入同盟战辛亥护国护法忠贞为国,
随中山建共和讨伐诸逆洒尽热血。
如今,夏述唐烈士墓已成为息县重要的历史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有众多游客和青年学子前往墓前拜谒先驱,凭吊将军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革命的精神。
(本文系笔者与息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吴世成同志合写)
[相关链接]
夏述唐史料
夏绍虞,字述唐,河南息县夏寨人。生有奇秉,幼见邻塾课儿童,辄仿诵,不遗只字,塾师惊其聪颖。惟以家贫,无力就外傅。其母尝为讲述故事,至金、元蹂躏中原,烈士每年发指,槪然有光复故国之志。其后投身革命,盖得力于母教为多。清光绪三十一年,烈士年十八,入县立小学,尝曰:“大丈夫当奔走四方,为国家服务,安能效村学究咿唔呫哔哉!”次年,步行七百余里,北游至汴,适豫抚新练陆军,改武备学堂为陆军小学,烈士考入焉。以成绩最优升全国陆军速成学校。旋清廷考送留日学生。烈士复与其选得渡日本,肄业士官学校。中山先生由檀岛赴日组织同盟会,烈士首先加入。辛亥起义,烈士跃然起曰:“献身国家,此其时矣”,遂星夜西渡至沪。见中山先生,愿为前驱。先生嘉之,授以北伐军前敌司令。在沪招集豫籍志士,编为威武军。未几,率军长驱入豫,抵信阳。适清帝退位,和议告成,乃已。复东渡竟其所学。民国二年,袁氏暗杀宋教仁,烈士又约同志返国,赴湖北组织机关部谋起义,卒以敌先发制人,于五月二十三日败退,六月二十日乘外舰至南京。旋奉黄兴命,指挥南京战士抗战十余日,又随黄避难日本。时中山先生组织中华革命党,旧国民党人异议纷起,而烈士始终惟先生之命是从。越岁,袁氏谋僭帝益急。遂返泸与同志相机起事,均以镶饷械出绌,未奏功。及袁氏殂后,段琪瑞柄政,而护法之师兴。烈士又随中山先生至奥,护法大元帅府成立,烈士充参谋主任兼警卫军第一统领旋议北伐,而以警卫军扩编为靖国军,充任旅长,归方军长声涛节制。并定规闽之策,转战千里,占领闽之诏安、东山、云霄、漳浦、安溪、安梅等十余县,复进至漳州。时陈炯明已有异志,按兵不进,我军弹尽力竭,接济中断,与方军长密计袭取福州而诡与李厚基言和。方军长命烈士往见李厚基以坚其信,不意陈、李通谋,至则为厚基所害,此民国九年十月十三日事也。
(摘自民国十九年《河南新志》)
夏述唐传略
夏述唐,原名夏鸿逵,出外求学改名夏绍虞,字述唐,后参加革命遂以字名。1888年2月(农历戊子正月)出生,息县白店乡夏寨村人。父夏铭庵,母李氏。少年家贫,常在外祖父家读书,曾推车贩米养亲。与先妻曹文锦婚后,生子女三人:长子夏一图,次子夏壮图,女儿夏柏。科举入黉学,考取案首。二十岁时,诸亲助资出外求学。先上开封陆军小学,后进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毕业后考取公费留日,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在日留学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初任威武军营长,后为代理团长。1912年,参加汉阳龟山之战。继之,率军北伐,兵至武胜关、柳林一带,与驻信阳清军李纯部对峙。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后,去武汉秘密组织讨袁力量。6月,讨袁机关被黎元洪破坏,遭悬赏通缉。当时被侦骑追缉。危急中化装为日本人脱险。1914年7月,参加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其率兵联合李烈钧诸部,向袁在广东亲信龙济光军进击,号称“屠龙之役”。1917年,于广东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军政府总参议。孙中山决定北上讨伐北洋军阀段祺瑞,向孙请缨带兵讨段。充任滇军第九混成旅长(后改成靖国军第一旅)。1920年秋,因所率军队在东山被陈炯明部围困,带数人乘船潜赴厦门求援,途中随行乡亲郑曜 午不慎漏密,为北军侦知,遂被迫至福州。是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日),被段系北洋军阀李厚基杀害,死时年仅三十二岁。孙中山闻此噩耗,甚为痛惜。1945年,国民政府因其为革命牺牲给予明令褒扬,以表彰革命功绩。
(据夏一图仨兄妹著《先父夏述唐传略》整理)
夏述唐拥护孙文通电(衔略)
钧鉴:
本军间关前来,原以拥法救国。经年转战,艰苦备尝,方期大法暂复,国本奠安。不图桂贼盗窃政柄,檀作威福,逼走总裁,驱逐国会,假护法之名,行乱法之实。述唐久深义愤,故切同仇。自今以后,谨率所部,服从中山先生令,一致讨贼,蹈火赴汤。义无反顾。敢布区区,敬候明示。旅长夏述唐率全部官兵同叩。
勘(印)
(原载《长沙大公报》1920年11月8日)
国民政府褒扬令
夏述唐赋性忠贞,娴习军旅。早岁参加同盟会,努力革命。辛亥光复及讨袁诸役,参与戎机,多所赞熏。其后屡膺军职,颇著勤劳。不幸在闽被害,赉志以殁。缅怀往迹,珍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忠。盖此令。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