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信阳党史资料汇编(内部资料)
中共信阳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编
编辑时间:1987年7月
《丰碑》前言
在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反复强调全党重视党史工作的指示推动下 , 在许多老前辈的亲切关怀下 , 中共信阳地区党史资料汇编《丰碑》首辑,现在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信阳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六十多年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的历史再现 , 是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智慧光斑和生命火花 , 是广大党史资料提供者、撰写者的辛勤成果 , 也是在豫南大地留下足迹、立下功绩的老党员、老红军、老干部和信阳地区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 , 地处大别山区 , 东邻安徽 ,南壤湖北 , 西峙桐柏山岭 , 北瞰黄淮平原;京汉铁路纵穿南北 , 大别山脉横贯东西 ;南部崇山峻岭 , 气势雄伟;北部丘岭平原 , 气象万千;境内山脉河流纵横交织 , 塘湖堰坝星罗棋布。滔滔淮河水 , 浇灌着这里的肥沃土地;巍巍大别山 , 繁衍着豫南的优秀子孙。这里历史悠久 , 文化发达 , 气候温和 , 物产丰富 ,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 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 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豫南人民 , 在万恶的旧社会里 , 不甘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和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的压迫统治 , 进行着长期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 给我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一九一九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 紧扣时代脉搏的信阳先进分子 , 群起响应 , 集会声援。五月六日 , 省立信阳三师接到北京学联通电后 , 一些进步学生立即在校内和社会上进行宣讲 , 激起公愤 , 迅即学生罢课 , 商人罢市 , 铁路工人罢工 , 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 传播马列主义的活动在全区广泛开展起来。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 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向信阳派来优秀党员 , 宣传革命道理 , 串连发动群众 , 组织建党活动 ,从一九二四年开始 , 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 , 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一九二五年6月中共豫陕区委 ( 河南省委前身)成立后 , 当年秋我区就成立了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 , 书记刘绍猷。一九二七年十一月 , 我区建立了豫南特委 , 一九二八年二月改建为豫南、豫东南两特委 , 一九二九年八月 , 改豫南、豫东南两特委为信阳中心县委。
党的“八·七”会议之后 , 我区爆发了四望山农民暴动。黄麻起义开辟了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后 , 革命烈火以燎原之势 , 迅速燃遍信阳全区。我区先后爆发了固始县大荒坡、息县周荒坡、新县白沙关、罗山南部、光山县殷区农民暴动,商城起义和信阳贫民工厂罢工、固始杨山煤矿暴动。这些暴动、起义和斗争 , 威震豫南大地 , 影响波及全省。特别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商城起义成功后 , 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师 , 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红三十二师首克了商城县城 , 建立起信阳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 从此 , 鄂豫皖苏区的武装斗争 , 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随着党政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深入发展 , 党中央先后派徐向前、许继慎、郭述申、曾中生、程子华等党、政、军领导干部赴鄂豫皖苏区 , 加强领导 , 发展党政建设和武装斗争。一九三一年二月十日 , 红军在徐向前、王树声等同志指挥下 , 首克了豫南战略重地新集。当年五至七月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群首脑机关均迁此处 , 先后在新集成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和少共分局;翌年元月 , 又成立了鄂豫皖省委、团委。此时 , 豫南新集(现名新县)成了整个鄂豫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这块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鄂豫皖苏区 , 先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以及大批地方独立师、游击队等正规红军和农民武装 , 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九三八年,日寇铁蹄踏进中原大地 , 豫南人民在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中原局和以李先念同志为首的鄂豫边区党委的领导下 , 我区以信阳四望山为中心 , 建立了信应地委和抗日民主政府 , 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 , 组织发展抗日武装 , 动员人民参军参战 , 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三年春仅淮南一次就扩充八千子弟兵 , 这些队伍都编入了李先念同志领导的新四军五师 , 顽强地抗击日寇的侵略和日伪顽的合击 , 取得了辉 煌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 , 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 , 是从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的。信阳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了中原解放军的胜利突围。突围后 , 罗礼经光中心县委、豫鄂工委及其所领导的游击队 ,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使这块革命根据地火种不灭 , 红旗不倒。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 是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突破的。信阳地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和地方武装 , 积极配合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 以及支援南下渡江作战 , 为彻底埋葬蒋家王朝 ,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又作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
豫南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多年间 , 为了推翻旧世界和赢得全中国的彻底解放 , 作出了巨大牺牲 , 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 , 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所有这些都应该详尽的收集整理出来 , 载入我们党的光荣史册 , 作为我们褒扬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动教材 , 使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社会主义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为此目的 , 我们将分册编辑信阳地区党史资料《丰碑》丛集 , 不定期内部发行。《丰碑》力求注重史料 , 尊重史实 , 主要刊登党史文献、革命回忆录、人物(烈士)传记、调查报告、专题研究、事件考证、重要资料、革命文物等等。资料务求真实准确。真实性是资料的灵魂和价值之所在。敬请在信阳地区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党员、老红军、老干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爱好者踊跃来稿 , 热情关怀 , 大力支持。现在趁《丰碑》第一辑出版的机会 , 谨向关怀支持我们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革命前辈、党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丰碑》第一辑奉献读者面前的时候 , 我们既欣慰又内疚:欣慰的是 , 对同志们的关切之情作了一点回答;内疚的是 , 由于我们掌握资料匮乏 , 研究整理不细 , 编辑水平有限 , 定有许多错漏、不足之处 , 恳请革命前辈、上级领导、党史行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指导意见 , 使《丰碑》续集越办越好。
编者的话
中共信阳党史资料汇编《丰碑》第十五辑 , 即最后一辑,现在和大家见面了。
信阳地区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老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十分丰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区广泛开展了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征集了大量的文献、报刊资料和一批有较高史料价值的革命回忆录;同时,围绕中央和省委下达的专题资料征集任务,进行了大量的内查外调 , 考证核实工作 , 整理出一大批内容丰富、史料详实的专题资料。为了将这些资料提供给社会使用 , 广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 , 褒扬先烈 , 激励后人,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 根据中征委制定的“广泛征集、系统整理、科学编篡”的方针 , 在地委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从一九八四年起 , 我们开始编印中共信阳党史资料汇编《丰碑》。经过全区党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 到现在为止已编印了十五辑 , 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时期我区党史资料的集中整理和汇编任务。
《丰碑》汇集了几年来我区征集、研究、整理党史资料的主要成果。收录文献、报刊资料九组,回忆录八十五篇 , 专题资料一百五十六份 , 人物传八篇 , 历史照片二十八帧 , 以及其它资料 , 共三百余万字。它凝结着广大党史工作者、党史资料提供者的心血和汗水 , 真实地再现了信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 , 为研究编写中共党史和信阳地方党史 , 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准确可信的资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特别是对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 为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有关政策提供了依据。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欢迎。尤其是曾在我区战斗过、工作过的广大老干部、老同志 , 他们十分关心我区的党史工作 , 积极为《丰碑》提供资料 , 撰写回忆录。有的久卧病榻,依然利用生命最后的时光,追寻、回溯,留下最珍贵的回忆;有的不顾年高体弱 , 奔波操劳 , 为党史事业又做出了新的贡献。每当《丰碑》发出后 , 许多老同志都要写来热 情洋溢的信 , 提出中肯的意见。许多研究编史单位、档案部门、机关、部队、学校 , 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丰碑》能收到如此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社会的赞誉 , 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们谨向广大老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党史资料征编工作,关心支持《丰碑》编辑出版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
同时,也应指出,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很全,研究整理工作还不够细,编辑水平不高 , 《丰碑》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革命前辈、老同志、党史同行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校正意见。
根据中办 (1985 ) 40 号文件关于全面征集整理党的六十多年来的历史资料的精神 , 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同时,继续深入挖掘、整理我区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热烈欢迎广大老干部、党史爱好者以及有关单位 , 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中 , 继续为我们提供、撰写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 , 我们将以不同形式刊出。让我们同心协力,奋发工作 , 把我区党史资料大厦建筑得更加璀琛夺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