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第一辑)
主编:田青刚 蒋文俊
副主编:祝 辉 廖家宽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
字数:353千字
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红色四望山暨多维视角下的大别山抗战”学术研讨会,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伟大的中国革命精神,增进爱党爱国热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信阳位于河南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辖7县2区和6个管理区、开发区,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0万。
信阳革命历史悠久。建党初期这里就开始有了党的活动。1925年春,中共豫南地委在这里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地之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1927年秋至1928年春,豫南工农革命军开辟了四望山红色区域;1928年夏,在鄂豫边区开创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夏,成功地发动了商城起义,创建了河南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31军32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委先后在新县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红28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成为首批到达华中抗日前线的新四军部队。1939年,由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创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两个序幕都发生在信阳。1946年的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大别山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
信阳英雄儿女辈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信阳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36万人英勇牺牲,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不朽功绩。在信阳创建和战斗过的红军部队有红11军、红一军、红四军、红15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27军、红28军、红29军等10支主力部队,是名符其实的“红军摇篮”。1955年到1965年共和国授予的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将军中,从大别山走出或在大别山战斗过的达349位之多,其中信阳籍的开国将军有70多位。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在信阳战斗过的有9位。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郑维山、尤太忠等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信阳红色文化深厚。这里举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起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这里拥有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王大湾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邓颖超祖居、何家冲红25军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旧址和红色纪念地;这里创编了《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批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经典红色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信阳人民忠诚于党、报效国家。
历史是一面镜子,又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多年来,信阳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党史工作,注重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广大党史工作者忠实履行职责,广泛搜集党史资料,深入开展党史研究,编撰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史作品,为全市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激昂的革命历史,是信阳儿女弥足珍贵的精神记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是信阳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衷心感谢与会代表为四望山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信阳的发 展建言献策,我相信,本次研讨会一定能为传承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为推动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中共信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水
后 记
2015年7月20日至21日,由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浉河区委联合主办的“红色四望山暨多维视角下的大别山抗战学术研讨会”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薛庆超、原副巡视员王新生、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郭晓平、中共信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水、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作斌、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蒋文俊、中共信阳市浉河区委书记邵春杰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湖北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等20多所高校和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四望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四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开发价值、大别山抗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得到了大别山干部学院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所、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鼎力协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信阳市委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薛庆超作了题为《四望山、大别山与抗日战争》的主题学术报告,阐释了大别山及四望山在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郭晓平同志代表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李水秘书长代表中共信阳市委作了重要讲话。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浉河区委作为这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根据与会专家学者的建议,经过讨论研究后决定正式出版《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红色四望山暨多维视角下的大别山抗战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红色四望山暨多维视角下的大别山抗战学术研讨会”论文41篇,近28万字。这些论文对挖掘四望山革命历史文化,推动大别山革命史研究,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的组稿、编辑工作由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姬晓曦、段礼明、姜敏同志参与了具体的校对工作。在统编过程中,得到了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中共信阳市浉河区委及浉河区红色四望山开发办公室、浉河区委党史研究室和论文作者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因时间仓促和受篇幅限制,部分与会论文未收入本论文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编辑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请各位专家、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