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信阳历史》(第二卷)

日期:2021-05-13 10:50:38   来源:   作者:

《中国共产党信阳历史》(第二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字数:385千字
 
后  记
 
        在中共信阳市委的直接领导和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信阳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信阳二卷》)编写,从2007年5月起步,历时十载,数易其稿,于2017年12月修订完成,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信阳二卷》系统、全面、科学地记述了1949年3月河南省委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中共信阳地委带领信阳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旨在存史、资政、育人,服务大局,使信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了解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带领信阳人民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福信阳添彩中原做出新贡献。
       本书的编写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及对相关问题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努力写出一部可读、可信的地方党史著作。
      《信阳二卷》的编写,得到了市委和市委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均审阅了送审稿。2015年10月,时任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水同志对书稿审定、出版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分管党史工作的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现任市政协主席)冯鸣同志对书稿的编写提出了明确要求、给予了具体指导。信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之后,市委书记乔新江同志、市长尚朝阳同志对本书的编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新会同志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信阳二卷》打造成精品,使其成为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读本。
      《信阳二卷》的编写也得到了省委及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6年,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编写省、市、县(区)中共党史第二卷的通知》(厅文[2006] 16号)。2007年5月18日,中共信阳市委办公室下发了《市委办公室关于编写市、县区中共党史第二卷的通知》(信办文[2007] 46号),并拟定了编写提纲。在《信阳二卷》送审过程中,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处全体同志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始终把《信阳二卷》的编写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信阳二卷》的编写始终在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班子领导下进行。它是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集体研究的成果,凝聚着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人员的心血。
       2007年至2013年1月,在时任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显志的领导和主持下,项先珍组织了书稿编写工作。2013年1月以后,在蒋文俊主任的领导和主持下,由祝辉副主任具体组织,统筹书稿的编写、修改、送审工作。编写过程中,写作人员查阅了大量档案、报刊材料,并采访了一些老同志,征集了许多口述史资料。
       2014年11月7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对《信阳二卷》编写任务进行了重新调整分工。祝辉、姬少华、姬晓曦、曾祥凤、段礼明、姜敏几位同志承担了全部书稿的编写、修改工作,其他同志也对本书的编写、修改、送审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编写过程中,蒋文俊同志具体指导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并审阅了全部书稿;祝辉同志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第一编《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3月—1952年12月)、第四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与对“左”倾错误的抵制》(1966年5月—1976年10月)由姬少华执笔;第二编《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月—1956年9月)由曾祥凤、段礼明执笔(2006至2013年由焦予玲负责撰写);第三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4月)由姬晓曦、姜敏执笔(2006年至2013年由项先珍、陆江负责撰写);第五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由祝辉执笔;吴少武、焦予玲、杨凤霞、鲁畅、李雪燕、孙亚宇参与了《信阳二卷》相关文字校对、编辑工作。
       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老同志刘业群、陈显志、王承新、杨克等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书稿征求意见过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负责同志、担任过副厅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和本市部分党史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审核过书稿的市级老同志有:姚铁璜、宋效忠、姚玉明、王连基、韩世昌、胡焕河、王秉林、赵主明、王开科等。
曾经在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蔡传玮、项先珍等同志对书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市档案局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档案资料;市摄影家协会提供了部分珍贵照片。市军分区、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交通局、市文广新局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地方党史正本,本书内容浩繁,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政治性强,要求很高。因此,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编写工作,尽管如此,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当之处,诚恳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