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廉大别山》

日期:2021-05-13 10:24:35   来源:   作者:


       中共信阳市纪委 市监察局 编
       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
       字数:153千字   
 
 
序   言 

刘国栋

 
       红色鄂豫皖,清风大别山。
       大别山是与井冈山、太行山齐名的三大革命历史名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巍巍大别山是将军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了469位开国将领。雄伟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三支主力红军和八支红军部队。壮丽大别山是红色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信阳是鄂豫皖苏区的红色首府所在地,30多万信阳儿女英勇牺牲,《八月桂花遍地开》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著名歌曲从这里唱遍全中国。信阳革命老区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28年“红旗不倒”崇高殊荣,大别山精神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不朽丰碑。
       红为廉之基,廉为政之本。为充分挖掘和弘扬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丰富廉政教育载体,信阳市精心创建了《大别山红廉文化苑》,并以此为基础编著了《大别山红廉之魂》图文读本。《大别山红廉之魂》以清廉为主线,红廉为主体,以史廉为鉴,以茶廉为脉,集中展现了“清风大别山”廉政文化。传承大别山精神,让大别清风吹遍这片红色沃土,守护这方绿水青山。
2013年7月         
(作者系中共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后  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信阳是革命老区,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了深入挖掘信阳红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中共信阳市委和市纪委精心打造了以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为旗帜的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红为廉之基,廉为政之本。“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以红廉为魂,陈列展览的内容分为大别风骨、红廉同脉、茶都韵廉三个部分。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是:以清廉为主线、红廉为主体,以史廉为鉴,以茶廉为脉,集中展现“清风大别山”廉政文化。在大别山红廉文化苑建设过程中,中共信阳市纪委副书记李光、市纪委常委许远良、市纪委宣教室主任李玲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蒋文俊、副主任祝辉都亲自参与精心设计,并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市直有关单位、高校和各县纪委为此做出许多贡献。姬少华副研究员承担了红廉文化苑的撰稿和陈展设计。
       2013年6月18日,由中共河南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走基层、扬清风”集中采访活动在信阳“大别山红廉文化苑”正式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对“大别山红廉文化苑”给予高度赞扬和评价。中共河南省纪委副书记李建社在讲话中指出:信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厚重资源,打造了以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群为引领、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为旗帜的廉政教育基地样板群,凸显了中国革命红色圣地的特有历史地位,为全省带了一个好头。
      为了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市委党史研究室继完成“大别山红廉文化苑”的陈列展览之后,立即精心研究和提出了第二步工作目标实施方案:以大别山红廉文化苑为旗帜,努力打造三个系列作品——编著并正式出版《红廉大别山》图文读本、《大别山红廉史》、编写《红廉大别山》电视专题片剧本,拓展廉政宣传教育成果。2013年6月24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正式出版<大别山红廉文化>系列作品实施方案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大别山红廉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宣传是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此事已得到省纪委和各界认同及赞许。在红廉文化苑建设中,市党史室同志做出了很大贡献,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书、一册、一片”的设想,很有超前创新之思考,值得大力推动和给予支持。望能拿出精品之作”。
      《红廉大别山》图文读本,是大别山红廉文化苑系列作品的第一本通俗性廉政教育读本,由姬少华副研究员负责全书的编著和图文统编。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室孙飞主任的关心、指导、审查和帮助,方正出版社给予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关心支持《红廉大别山》图文读本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编辑工作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