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这片红土地

日期:2021-05-12 11:23:16   来源:   作者:

——李先念在信阳城乡视察
 
1989年,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视察信阳时同退休老工人亲切交谈
 

       1988年4月中旬,正是豫南大地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季节。在这个美好季节里,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在河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胡笑云、省政协主席阎济民等陪同下莅临信阳城乡视察。
       信阳,是李先念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抗战烽火燃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这位从大别山走出去的红军将领,于1938年12月肩负着开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重任重返大别山,转战豫鄂边区,创建新四军五师;在内战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他同中原局其他领导人一起,率领中原解放区军民在豫南地区进行战略坚持长达 10个月之久,牵制了30万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29日,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指挥中原军区部队进行了气壮山河的“中原突围”,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10月,李先念率晋冀鲁豫后续南下部队再次重返大别山,开始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信阳是烈士鲜血染红的红土地,也是李先念深情牵挂的地方。他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不几天,在南下视察的途中,专程来到信阳,看看老区的群众,看看信阳的山山水水。
       4月16日,李先念一行下榻信阳浉河宾馆。翌日早晨,晨雾刚刚散去,信阳市街区景色格外清新迷人,小鸟啁啾地叫着。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李先念信步向河公园走去。此时,一位遛鸟的退休老工人提着鸟笼走来,李先念便走过去与老工人亲切地交谈起来,关心地询问这位老工人的生活情况。当他得知老工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是日,李先念在河宾馆听取了信阳党政领导的汇报。李先念强调要发展支农工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加工,如信阳毛尖茶要形成产业化,等等。
       李先念在信阳市区内作一天停留后,4月18日将前往罗山县周党镇视察。周党镇位于罗山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周党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罗南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29年9月13日,周党区委在周党镇南桂店发动了桂店农民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改革开放以来,周党镇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周党镇是罗山县最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之一。这里盛产多种土特产品,尤以大蒜久负盛名,素有豫南“大蒜之乡”美称,种植面积近万亩,所产“白玉蒜瓣”远销东南亚和日本。
       18日上午9点多钟,李先念乘坐中型面包车,经罗山至武汉的公路到达周党镇。陪同视察的有河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胡笑云、省政协主席阎济民和信阳地委书记赵凤羽、行署专员董雷等。李先念同前来迎接的罗山县委书记张本乐、县长张锦中、周党镇党委书记黄斌等一一热情握手。
       李先念不顾旅途劳顿,一下车便同罗山县县、乡干部亲切交谈,实地察看周党镇河棚村大蒜生产基地。镇党委书记黄斌介绍说,何棚村大蒜基地有200多亩,生产的大蒜皮薄肉嫩,经济价值很高。李先念听着介绍频频点头。他非常关心老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对罗山既重视粮食生产又注重发展经济作物的做法表示肯定。
       李先念关切地询问在乡老红军的情况。罗山县县、乡领导汇报说,由省民政厅拨款修建的桂店农民起义纪念碑已落成;红军流落人员已妥善安置。李先念怀着对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说,要关心老红军,关心革命烈士家属的生产和生活,关心他们后代的成长。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优抚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教育烈士家属及其后代保持和发扬革命传统,积极参加生产,靠勤劳与智慧致富。
       李先念还亲切地拉着县、乡干部在大蒜基地旁合影留念。他那和蔼的面容至今仍留在当地干群的记忆之中。
       李先念在信阳视察期间,沿途察看了农业生产情况。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绿浪,预示着丰收的希望。看到老区喜人的农业生产形势,李先念不时地流露出会意的笑容。途中,他询问了土地占用情况。他对省、地、县党政领导干部说,一定要十分珍惜土地,要移风易俗,控制人口,农村宅基地、坟地不要乱占耕地。地之不存,人将焉附。要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没有耕地是不行的。李先念还强调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对信阳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项先珍  焦予玲)